66小说网 > 机战星空全文免费阅读小说 > 第一百三十一章 深空黑洞

第一百三十一章 深空黑洞


  131章

  火星“铁山”基地,地下深处。

  李丁强静静的躺着,双目紧闭,身上的机师服都未脱,

  身下是记忆金属理疗台,头部被透明的弧形罩子盖住。

  仪器运转的低沉嗡鸣一直响了十多分钟,才停下。

  他睁开眼睛,微不可闻的叹息一声。

  最近的试验确实艰难,大家都是玩命在撑,自己也不知道还能坚持多久。

  技术这块自己也不好乱打听,但项目大体进度自己是知道的。

  脑机接口说是完成了数据精准对接,就是对大脑的负荷有点超限了。

  比如说自己,每次驾驶超过十分钟就开始头疼,坚持到十九分钟左右,就会头昏脑涨,严重影响操控精度,自身动作也会变形。

  前几天,韩院士征求了大家的意见,进行了极限测试。

  测试结果不算好,所有人的极限驾驶时间都不长,最厉害的那个小伙子也不过撑了二十七分钟。

  脑部理疗台是韩院士自己改装的,能有效缓解驾驶负荷引发的头痛、脑部神经紊乱、平衡感削弱等后遗症。

  如此看来,实验已经失败了一半。

  方案一的力反馈系统已经宣告成功,如果定下来,下一步就是量产了。

  方案二的脑机接口方案,二十分钟太短,实战中局限性太大。抛开剧烈战斗机动不谈,就是单纯操控机甲一动不动原地待命,也撑不过四十分钟。

  机体一动不动,不代表脑机链接断开,只要保持链接,就一定会有负荷,程度不同而已。

  极限精神负荷测试之后,李丁强已经三天没有开机甲了,今天是第三天。

  前面两天完全不知身在何处,脑子像是被掰开用棍子搅和过,今天的五次理疗后,感觉好多了。

  李丁强用力挺直腰板,打算去实验场看看。

  上午就听医生提了一嘴,蓝星赶来的三名顶尖高手,今天真是参与到脑机接口实验中来。

  李丁强心中还有点不服气,着链接负荷,高手又能如何?自己已经很顽强了。

  二来呢,也是要看看热闹,如果真的对实验有帮助,那肯定好。

  外星飞船昨天在火星绕场一周,大摇大摆的离开了,这事昨天他就知道,就是脑壳又疼又乱,今天才有心思想起。

  脑机链接的机甲,才能发挥最大的功效,李丁强还是希望“高手”们能有用,自己就能继续开机甲了。

  登上过高大的机甲,体会过俯视一切的感觉,现在看到动力甲,心里真是一点波澜都不起。

  李丁强的十六分钟,在火星本地选拔出的试驾机师中,算是中上水平,一个多月的咬牙坚持没有白费。

  他稳稳的走到实验场,悄悄的坐在角落休息椅上。

  场中,“高手”驾驶的轩辕号机甲正在随机做着机动动作。

  安静等待吧,实验结果出来还早,后面还有对战测试。

  韩院长已经是院士了,虽然他的研究暂时没有突破,但是脑机接口技术是泛用性科技,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解放人类的双手,到时,不光是机甲,全地形坦克,太空战舰都可以把操控机组人员的数量大大减少。

  面对科技遥遥领先的外星敌对文明,蓝星的防御战略思维就是,人海战术。

  百亿人,要武装出尽可能多的高效战斗力出来。而生产线上的太空战舰一旦下线,根本没有那么多的合格战斗人员来操控。

  不过以现在的项目进展来看,这个目标遥不可及。

  有次可见韩院士主导项目的重要性。

  韩院士站在实验场边缘,面前是轩辕号机师的实时动态脑域监测数据,面色凝重。

  经过一小时的休息后,机师杨斌的状态尚可,项目组就让他开始复杂机动测试。

  现在测试已经进行到二十六分钟,链接稳定性突然急剧下降,其脑波状态低于操控临界点,链接虽然不受影响,但数据准确率大幅降低,动作已经开始变形。

  仅凭肉眼,韩院士看不出机动动作不到位的地方,但身边另一位武学大师能。

  “动作开始失去掌控。”张永泰是个四十多岁的魁梧中年人,这句话是对韩院士说的。

  韩院士点头,通过通讯器与正在驾驶轩辕号的杨斌沟通。

  “你还能坚持吗?如果可以,我们想收集更多的数据。”

  ……

  “行——”杨斌的声音平稳,稍有些喘。

  轩辕号作为实验机型,脑机接口附带了相当多的监测设备,能够全面收集机师脑域数据,供项目组几十名科学家、工程师分析。

  角落里,李丁强已经站了起来。

  果然高手。

  半小时的激烈战斗,已经完全足以解决敌人。如果还没解决,恐怕是情况本就不乐观的局面。

  但是,华国这样的高手又有多少呢。

  只看韩院士他们还有什么办法没有。

  实验场上,杨斌从六米多高的驾驶舱一跃而下,身形利落无比。

  马上有研究员上前和他沟通,记录下他现在的感受,之后还有医疗组全程跟踪收集身体数据,并提供完善的理疗。

  一定会解决的!李丁强在心里默默祈祷。

  ----

  海神星天文观测站

  郑教授挂断通讯,心情还不错。

  刚才通过海神星基地的次空间通讯装置转接,她和远在蓝星的周台长聊了聊工作(生活)。

  老周这次跟“剑芒”机组一起追在外星飞船屁股后面赶到火星。

  不过,外星飞船离开很久了,他们还在路上,今天才到蓝星的空间站。

  老周的心意她怎么会看不出来,其实心里对他是很有好感的。

  这老小子平时有点啰嗦,甚至不够果断,但是遇到事他真敢上,算是个人物。

  他说这次回去要给大家带礼物,其中有多少是为了掩饰送给自己的礼物?

  郑教授嘴角微微扬起,走出观测站大门,准备去一趟基地,找指挥部对接观测站的搬迁事务。

  新的指挥部规模巨大,容纳所有的机构、武库、训练场、生活区,观测站也要在一周内全部搬过去。

  到了海神星基地,郑教授被副官引到会议室等待。

  她有点奇怪,往常都是后勤的军官和自己商议,今天这搬家还要开个会?

  好在也没等多久,李中将带头走进会议室。

  他刚坐下,马上说道:“今天临时开个紧急会,郑教授,这是路教授……”

  他亲自介绍了参会的五个人。

  路教授、郑教授、章教授、曾舰长和李中将自己。

  路教授身份神秘,居然是来自冥神星科研站的专家。

  科研站专题研究黑洞的诞生和湮灭、罕见射线、未知信号等深空宇宙的事物,他本人的身份之前也是绝密。

  他这次花了足足五天时间,从冥神星赶过来,是为了使用海神星的次空间通讯装置。

  “冥神星有重大发现!”

  众人望向他。

  “你们发现的外星飞船,我们根据你们提供的推测路径,对那个方向的黑洞湮灭暗物质进行了扫描。

  我们定位到一处较大黑洞,根据运算,推测其湮灭前直径在10米到200米之间,极有可能就是那外星飞船进入太阳系的通道。”

  那风格奇特的外星飞船,速度达到光速的干分之三,对人类来说,很快。

  但是,说它是从其他恒星系飞过来的,谁也不会信。

  距蓝星最近的是七光年外的天鸟星,按这个速度也需要两干多年。

  曾舰长提问道:“10米的黑洞也算大的?”

  路教授耐心解释:“对,超过一厘米的黑洞都称之为大黑洞。次空间通讯催生的黑洞,直径一般一毫米到五毫米之间。”

  李中将面沉如水,和曾舰长对视一眼,都看出对方严重的凝重。

  从路程上看,敌人已立于不败之地。

  不管他们是那个深恐星系跑来的,蓝星的舰队不说能不能与之匹敌,人家老家就是不设防,我们也找不到、跑不到、打不到。

  这是文明的悲哀,更是军人的耻辱。

  只能挨打,不能还手。

  早在几天前,相关发现数据和分析推测,冥府科研空间站已通过传统通讯发回蓝星。

  现在蓝星要就进一步汇报,并针对这一情况进行了安排。

  路教授作为站里重要科研项目的组长,也是最年富力强的中坚力量,全权代表空间站到海神星与蓝星对话,接受任务,提供建议,并和海神星充分沟通,准备好考察发现黑洞附近太空区域。

  曾舰长所率带的纯突击舰编队于两日前抵达海神星,并编入卫宇军序列。

  五条突击舰是蓝星的最高水平。

  科技水平最高且不提了,装甲是用的企联邦“特马施”整体扰动装甲,主武器是双联装华伟镭射炮,还有峰值速度249公里每秒的真空核武。

  工业体系水平也离谱,五条突击舰从设计图拿出来那天算起,不到十二天就在海神星刚出路的生产线上生产出来了。

  除了原材料方面不够顶尖,海神星的矿产毕竟有其局限性。

  突击舰很强,相比于从前的威远舰等老牌期间,曾舰长甚至敢带着这五条突击舰挑战半个卫宇军太空舰队。(十余条主力舰、几十条驱逐舰、突击舰。)

  会议很简短,刚一结束,路教授就一头扎进次空间通讯室,直到晚饭开始了也没出来。


  (https://www.66kxs.net/book/3004/3004059/109611839.html)


1秒记住66小说网:www.66kxs.net。手机版阅读网址:m.66kxs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