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6小说网 > 重生武大郎:最强帝王系统 > 第135章 大兴农耕(2)

第135章 大兴农耕(2)


何牧因与武百、马乡二人相谈甚欢,多饮了几杯,忽觉腹中不适,便起身去解手。

  趁着这个空隙,武百微微一笑,单独将马乡叫到一旁,低声密语:“马乡,你观这何牧如何?”

  马乡沉吟片刻,答道:“此人是个难得的人才。”

  武百点头道:“正是如此,此人是个可造之材。”

  “我们一定要委以重用,方能不负他的才华。”

  马乡面露难色:“主公,非是下官不愿,只是我如今只是个小小的知县,如何能给他个显赫的官职?”

  “再者说,咱们此次行动需得十分隐秘,若是走漏了风声,只怕会坏了大事。”

  武百摆了摆手,示意马乡不必担心:“无事,你且透露一些我的真实身份给他,他自会明白我们的用意。”

  “此等英才,若能为我所用,何愁大事不成?”

  马乡闻言,心中虽然仍有顾虑,却也不敢违逆武百的意思,只得点头应道:“是,主公。”

  二人正说着,何牧已从厕所回来。

  他见武百和马乡在一旁窃窃私语,心中虽然好奇,却也不便多问。

  重新落座后,他又兴致勃勃地介绍起自己喂养的黑猪来。

  “诸位,不是我自夸,我养的那头黑猪,当真是天下一绝。”

  “这黑猪皮薄肉嫩,肥肉相间,吃起来那是满口生香,让人回味无穷。”

  马乡眼中闪过一丝狡黠,向何牧问道:“何知寨,你自称对农村百物了如指掌,可还有什么其他拿手的本事?”

  何牧微微一笑,自信地说道:“我从小在农村摸爬滚打,家父是位兽医,我自幼便跟随他学习。”

  “马牛羊,鸡犬豚,这些家禽家畜的习性我了如指掌。”

  “不仅如此,地里的庄稼、田野的树木,我也都颇有研究。”

  “可以说,这天上飞的、地上跑的,田里长的、水里游的,草窠里蹦的,没有我不认识的。”

  武百在一旁听后,不禁由衷地赞叹:“何牧兄弟,你果真是个人才!”

  何牧却谦虚地摆手:“大才之称实在不敢当,只是我对这些事物有着浓厚的兴趣罢了。”

  这时,马乡突然话锋一转,神秘地问道:“何知寨,你既然如此见多识广,可认得他?”说着,他伸手指向了武百。

  何牧瞥了一眼武百,不假思索地说道:“他不是那个农业大家李六吗?”

  马乡笑着摇了摇头:“不对。”

  何牧愣了一下,疑惑地问道:“那这是谁?”

  马乡深吸了一口气,郑重地介绍道:“这位,便是我们义军的大元帅,威震天武百!”

  何牧闻言大惊失色,脱口而出:“啊??他……他便是威震天武百?!”

  武百站起身来,向何牧拱手施礼:“何兄弟,正是在下。”

  “方才听闻你的一番高论,武某佩服之至。不知何兄弟可愿加入我们,共谋大事?”

  何牧此刻心中犹如翻江倒海,他万万没想到,自己竟然在这里遇到了传说中的义军大元帅。

  他不断拍着自己的胸脯,努力平复激动的心情,然后站起身来,向武百深深一揖:“元帅在上,请受何某一拜!若元帅不弃,何某愿效犬马之劳!”

  武百神色庄重,目光直视着何牧,缓缓开口:“何牧,我封你为大司农,主管义军辖下所有农桑、仓储、屯田、水利等事务。”

  何牧闻言,激动得扑腾一声跪倒在地,道:“多谢主公仁心,何牧此生必不负主公信任,定当竭尽全力,为义军农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!”

  众人纷纷举杯祝贺,酒宴一直持续到中午。

  武百感到有些困倦,便对何牧说道:“何牧,我有些乏了,你家可有安静的房间,让我稍作休息?”

  何牧立刻应道:“有!我这就带主公去。”

  武百跟随何牧来到里屋,躺在床上迅速进入了梦乡。

  片刻后,他醒来,拿起手中的平板查看。

  “这系统倒是贴心,会根据我现在的需要发放任务。”

  “既然我已委任何牧为大司农,不妨再接个与农业相关的任务,看看能否获得有助于农业发展的奖励。”

  武百心中暗想,随即进入最强帝王系统,点开了任务界面。

  突然,一个任务引起了他的注意:

  【助力秋收】

  【帮助一个大村的农民割小麦】

  武百眼睛一亮,这个任务与农业发展紧密相连,正是他所需要的。

  更重要的是,任务的奖励让他心动不已:【任务奖励:拖拉机×9999、旋耕机×9999、播种机×9999、化肥机×9999、喷灌机×9999、滴灌机×9999、除草机×9999、收割机×9999】

  这些现代化的农机设备,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无疑是巨大的助力。

  “接取任务!”

  武百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接受。

  有了这些设备的帮助,义军的农业生产将迎来一个崭新的阶段。

  同时,他也期待着与何牧一同见证这个美好时刻的到来。

  义军助农收秋收

  武百步出房门,对着等候在门外的众人朗声道:“走,咱们去张村割麦子,切记隐藏我的身份,不可惊扰了百姓。”

  众人应声而起,手持镰刀,浩浩荡荡前往张村。

  阳光照耀在麦田上,金黄一片,麦田里弥漫着丰收的喜悦。

  张村的村长张大带着全体村民早已在村口等候。见马乡与何牧等人到来,张大迎上前去,深深一揖:“张村全体村民欢迎马知县、何知寨前来视察。”

  马乡回礼道:“张村长,麦子收得如何了?”

  张大答道:“回马知县,现在我们刚刚开始,每家每户也就收了一两亩地。”

  马乡微微一笑:“此番前来,我们就是来帮助你们一起割麦子的。”

  张大闻言大惊,连忙摆手道:“这可使不得,怎敢劳烦各位大人。”

  马乡正色道:“我们义军的宗旨就是以百姓为天,为民解忧是我们的本分。今日既是秋收时节,我们自当与村民同甘共苦,共同收割这金黄的麦子。”

  武百在旁默默观察,心中暗自赞许马乡的话。他向前一步,虽然隐藏了身份,但言语中仍透露出威严:“张村长,不必客气。我们今日来,便是要与村民们一同劳作,体验收获的喜悦。你且安排下去,让村民们教我们如何割麦子便是。”

  张大感激涕零,连忙吩咐村民们准备工具,教授这些义军将士们如何割麦子。

  于是,在这片金黄的麦田里,义军将士与村民们一起劳作起来。

  镰刀飞舞,麦穗纷纷倒下,欢声笑语回荡在田野之上。

  武百看着这一幕,心中甚是欣慰,他知道,这样的义军才能真正得到民心,才能真正强大起来。

  夕阳斜照,映照着金黄麦浪,武百与马乡并肩坐定于田埂之上,二人容颜皆露满足之色,虽体疲力倦,然内心盈满丰收之喜。

  武百眺望远方的天际,缓缓启齿:“马乡,我欲以张村为吾等首个农业革新之试验地。”

  “今夜,我欲与张村之村民深谈农业革新之事,倾听其意念与建议。”

  马乡颔首赞许:“主公,此举甚善。”

  “张村之村民淳朴良善,对土地情感深厚,且深知农耕之实况。”

  “与其深入交谈,定能为义军日后之革新提供宝贵之见解。”

  武百微露笑意,轻拍马乡之肩膀:“此言甚是。”

  “农业乃国家之根基,我等须谨慎行事,确保每一步革新皆能真正惠及百姓。”

  “今夜,你与我同行,共听村民之意。”

  马乡起身,抖去身上尘土:“遵命,主公,我即刻去安排今夜之议事。”

  夜幕低垂,张村村民于街道上大设宴席,灯火辉煌,人声鼎沸。

  宴席未启,马乡起身而语,众目睽睽之下,掌声雷动。

  马乡朗声道:“张村村民众位,今日与尔等并肩耕作,吾心甚悦。”

  “我深感农耕之艰辛,粮食之珍贵。”

  “自今而后,吾必倡全平乡之民节约粮食,敬重农夫之辛劳。”

  言罢,马乡复问:“我有一事欲知,张村共有田亩几何?”

  村长张大应声而起,答曰:“共计八百亩。”

  马乡又问:“每户每年须纳粮几何?”

  张大答曰:“按义军新规,每亩须上交十分之一。”

  台下的武百听到这话,心中暗想:这一定是马灵出台的政策吧。

  还好这些不算多,如今每亩能产一百斤左右,只需要上交十斤左右。

  这对于他们这些辛苦劳作的农民来说,确实不算太大的负担。

  马乡点了点头,继续问道:“你们觉得上交的粮食多吗?”

  张大摇头道:“不多。”

  “之前这些地都是地主的,我们种地还要给地主交租,现在不用给地主了,已经好很多了。”

  马乡又问:“你们每户每年口粮多少斤?”

  张大回答道:“富农每户大概六百斤,中农四百斤,贫农在两百斤左右。”

  武百听了这话,不禁陷入沉思:现代一个成年人一年的口粮是两百斤,一个三口之家一年六百斤口粮才算温饱。

  张村这里只有富农才达到了温饱水平。

  张村的情况,也代表着整个义军辖下农民的生活水平。

  看来,要让大家都过上温饱的生活,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啊。


  (https://www.66kxs.net/book/3307/3307625/11110989.html)


1秒记住66小说网:www.66kxs.net。手机版阅读网址:m.66kxs.net